如果不身临其境,很难想象当置身于一包包、一排排或晶莹透亮、或黄中藏香的冰糖堆中,是一种何样的甜蜜;如果不亲身经历,也不会知道从一颗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冰糖“种子”,到后来的吃在嘴里、甜在心里,要经过怎样的层层筛选。正是带着这种好奇与探究,记者来到柳州市柳冰食品厂,采访了总经理肖锋。
采访柳冰食品厂总经理肖锋
走进柳冰办公楼大门,一堵红墙铺面而来,上刻交叉三环与“柳冰”二字,对于“三环”,肖锋这样阐述:“中间一环代表我(企业带头人),两边分别代表我们的员工、经销商和消费者。我们认为,只有这三者环环相扣、三位一体,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,才能做大、做强。”短短几言,含意颇深,自信外溢。
记者:请问柳冰的原料来自哪里?
肖锋:我们的原料来自广西的各个大型糖厂,广西是全国的产糖大省,今年的产量达700多万吨,在全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二。我们的生产厂位于广西柳州,拥有原材料的地理采购优势,这比较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发展。
记者:原材料在进入柳冰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把关?
肖锋:一、确认采购资质,确保原材料的安全。与大型的原料集团供应商如凤糖签订采购协议,落实采购项目;二、运输过程采用原料厂家专车直接配送,一站式送至我工厂的模式,保证运输安全。
记者:柳冰产品的生产标准是什么?
肖锋:原材料进入仓库要经历取样、抽检、合格、投入生产等环节,并且是批批进入,批批检验。我们通过实施ISO9000、ISO22000及HACCP认证,对食品生产环节规范控制,严格践行“生以安为先”的承诺,从源头上把好关,从而生产出了质量过硬的产品。
记者:产品的包装有什么规范,是什么材质?
肖锋:首先在外观设计上申请了专利,纸箱生产须委托有出口资质的企业,外观的的专利设计可以防止他人冒牌;纸箱的“内胆”由塑料制成,特别是当台湾塑化剂事件出现之后,我们把产品包装安全也看做重中之重,生产的企业必须通过QS认证。
记者:柳冰内部是否有产品监督、检测机构?请简单介绍一下。
肖锋:我们有专门的产品微生物化验室,还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,由我亲自担任组长,批批生产,批批检验,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流通到市场上,通过采用以检验来督导生产过程的模式,步步保证、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。
记者:柳冰的产品在运输、抽检上有什么样的合理保障措施?
肖锋:比如抽检。原料进入工厂以后,先由食品安全检验员抽样检验合格后,再由各个班组领料组织生产,如原料不合格则直接返回给供货商。成品出来后会进行检验,更重要的是将安全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,用检测来指导生产。我们每年与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合同,每个季度、每个月主动送样检测,由他们来进一步监督,通过主动送检与质监局的例行抽检相结合,保证产品质量。在运输方面,首先对车辆进行审查,要求车况安全,车厢清洁、干净、无异味,箱体无腐蚀痕迹,我们运输合作伙伴基本是固定的。在装箱的过程中,我们会垫塑料膜,是为了做到“三防”,即防水、防污染、防窜味。记忆比较深刻的是08年北京奥运会时,供应北京地区冰糖,他们对此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:每个车厢到达工厂后,需清理、冲洗、风干,然后才能装货,货装好了,由铁路部门拍照,才能发货,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记者:柳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供应北京地区冰糖的前后是否有所变化?
肖锋:变化肯定有,尤其是在产品的运输方面,因为我们是在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资质审查及运输监督之后,我们的产品才能在北京市场流通,这对我们的企业也是一种促进。从08年5月份开始到奥运会结束,我们大概供给北京地区单晶冰糖200吨。
记者:国务院年初颁布《质量发展纲要(2011—2020》,对于产品质量及品牌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柳冰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,有什么样的规划?
肖锋:《纲要》对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我们作为食品企业当中的一员,感觉身上的责任很重。我们企业的理念是“诚信守法,产品创先,以质取胜,开拓市场”,老百姓都讲“民以食为天”,我们则着重践行“食以安为先”。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,在品牌培育方面,我们通过质量来创立品牌,培养、发展市场的占有率,实施品牌战略,把我们的产品、商标培养成为广西乃至中国的名牌产品、驰名商标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
记者:柳冰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发面有何架构与规划?
肖锋:人才决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形象,产品质量与人才素质是成正比例的,我们除了建立内部的学习、培训机制,还与一些高校合作,建立人才储备基地。一个好的企业,应该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,从方方面面去抓质量,才能做大做强。
记者:请您谈谈对柳州市长质量奖、我区首届主席质量奖的看法。
肖锋:市长质量奖、主席质量奖的出台都很好,作为企业的一员,我们应该积极去参与,从中去学习,通过比较来提升不足,借鉴标杆,从而使产品、管理质量达到一定的高度,真正做到以质取胜。